前段时间,雷军举办了第五次年度演讲,回顾了小米汽车的创业故事。
小米最近三年过得艰难。集团先是经历了国际业务上的一些巨大动荡,接着遭遇2022年手机业寒冬。前些天,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坦陈,2021年美国对小米手机的制裁,极大刺激了集团的管理层,让高管们坚定了信心去跨界造车。
如今,小米的新车快速完成了10万台的销量目标,业务转型看到曙光。
“一定要奔着全球前五去”,雷总放出豪言。这是要拳打美国通用,脚踏日本本田。
这固然值得期待。但作为ESG从业者,我们不禁心生疑虑。汽车是国际上最注重低碳转型的行业之一,而单从评级上看,小米的ESG起点又不高。小米有在考虑汽车业务的低碳转型吗?小米的大转型,ESG会被落下吗?
01.小米的低调
小米的ESG工作,起步得并不算早。
首先,总体策略就定得晚。2023年发布的ESG报告中,才真正敲定了集团ESG的几个重点关注和招牌策略——主要是产品质量、科技普惠、数据安全、可持续供应链。其中科技普惠、可持续供应链两项,明显与小米品牌的结合度更高。
小米的碳中和工作同样处于启动期。由于集团庞大的供应链体量,以及较晚的起步时间,小米集团的全范围碳排放核算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。2021年(基准年)的范围三,小米到2023年初才披露。2022年的,到2023年7月才披露。而2023年的范围三,预计到今年的秋冬才能公布。
可见,小米ESG方面的变化集中发生在2023年。在外界看来,小米很少宣扬自身的ESG成绩,即便它是那么善于营销。小米在ESG方面一直保持着低调。
2021年以来,行业形势已经让小米应接不暇。2022年手机行业整体陷入衰退,小米的营收发生了显著下滑。为了自救,小米转向高端化,并且加速跨界造车的进程。直到2024年3月,小米汽车SU7问世。
2024年雷军年度演讲
在这样的大风大浪之中,小米集团所谓的“十年战略”三年就换一个。想要敲定一个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,着实不容易。
然而近来,小米在ESG上正在变得高调。
在2023年10月26日的发布会上,雷军在隆重发布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之后,宣布要持续增强集团ESG表现,并且正式承诺将在204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。
雷总在发布会上给了米粉们一点ESG震撼。当时有朋友发来了现场照片,雷总背后硕大的几个字“2040碳中和”。
“雷总都开始谈ESG了,看来ESG还真有这么回事。”
2024年雷军年度演讲
小米在ESG上变得郑重起来,恰逢小米将集团战略从原本的“手机×AIoT”升级为“人车家全生态”,高端化和技术自研的努力初见成效。ESG与高端化的共通之处,根据雷总自己的解释,在于集团将更加重视对人类文明具有长期价值的技术,坚持长期投入。
雷总的表态,也说明小米的ESG很可能是一把手工程。业内懂的都懂,老大重视,企业的ESG工作就好办得多。
不过小米的2040碳中和目标给自己留了天大的余地。该目标有两个限定词:第一是“既有业务”,第二是“自身运营”。
“既有业务”碳中和,意味着不包括造车业务。“既有业务”指智能手机、IoT与生活消费产品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。
“自身运营”碳中和,意味着不包括范围三。众所周知,小米大量产品来自代工。2022年小米范围1+2+3的总碳排放有1016万吨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。而自身运营碳排放8.6万吨,占总量的0.84%。
所以初看上去,小米的减碳工作是“挑简单的题答”。不过,目前小米仓促拿出的这个承诺,其实有点掩盖了集团在ESG领域高举高打的姿态。剩下的难题,比如造车的减碳、范围三的减碳,小米已有动作,然而尚无承诺。
02.造车的可持续,被落下了吗?
在2024年Q1的业绩说明会上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指出:到2024年底小米新车SU7的交付量要力争达到12万辆。这个成绩,一举追上了很多新势力同期的销量水平。
小米跨界造车,给集团的ESG上了很大的难度。小米集团原本就有三重身份:手机厂牌、家电厂牌、网络服务商。现在又成了车企。要做到碳中和,相当于别人答一份卷子的时间,小米要答三四份卷子。
在3C、家电、造车这样的科技制造业中,“范围三”碳排放都是一个不容易弄清楚的问题。尤其在造车行业,据着陆TouchBase的观察,目前国内车企公布自身范围三数据的,唯有吉利一家。并且吉利的范围三数据也主要是估算值,而非实景数据。
如果小米能在今年秋季如约核算出集团范围三,也算是开行业之先了。
无法测量就无法管理。范围三碳排放的核算之难,意味着小米无法给出更多的碳中和承诺。
不过7月刚发生的一件事,侧面显示出小米汽车在减碳上的诚意。
中汽中心依据“中国汽车产业碳足迹公示平台”(CPP),首次给国内最低碳的车型颁了奖。只有六个车型获奖,分属于不同级别。而代表C级纯电轿车获奖的正是小米SU7.
中汽中心“2024年中国汽车低碳领跑者车型”的六个获奖车型
CPP数据显示,C级纯电轿车的行业平均碳足迹水平为213.14gCO2e/km。而SU7(标准版)的碳足迹为175.54gCO2e/km,行业领先,但比死磕对象Tesla Model 3高了一点点。
据小米方面介绍,SU7的低碳特性,主要来自大压铸技术和“小米泰坦合金”的贡献。这两个技术也是雷总曾重点展示的。其中“小米泰坦合金”使用30%的再生铝,在基础材料上实现减碳。
种种技术细节之下,更为核心的举措在于,小米汽车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把可持续考虑在内。这意味着小米汽车业务在碳中和方面的起点并不低。
在小米帝国的投资版图中,不乏动力电池、电池材料、电池管理、储能方面的被投企业,甚至还包含动力电池回收、氢能等带有一点“未来科技”色彩的企业。这些技术解决方案,在中长期上是低碳汽车的热门路径。
氢成绿动新能源(武汉)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
例如,企查查显示,小米系的顺为资本(Astrend V)在2024年7月刚刚为一家名为“氢成绿动”新公司提供了天使轮融资。该公司主业为氢内燃机研发制造。而在今年1月,小米招聘氢燃料电池工程师的消息也在网上引发关注。
平心而论,小米入局这些技术的时机并不算早,有些甚至称得上姗姗来迟。不过这显然不是小米第一次尝试后来居上了。
在2023年8月的演讲中,雷总解释了小米为什么要做高端化:“我们只有做高端,才能倒逼我们在技术上寻求突破。”别的不说,如今小米造出了这台高端跑车,确实能倒逼小米在清洁技术上寻求突破。
03.小米ESG会被汽车改变吗?
还有个值得问的问题:小米汽车将如何改变集团的可持续战略?
小米传统上是手机品牌、生活智能化的服务商、接入设备最多的智能家居系统供应商。小米的可持续策略也紧扣这个定位——经营小米生态的普惠性,并且探索智能家居系统的节能潜力。据小米官方的宣传,小米的物联网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节能建议。(然而看看实际生活中的全屋智能用户群体,好像从没见过谁是为了节省电费而选择装全屋智能的。)
车的加入,是否能让小米讲出ESG上的新故事?
目前看来还比较有限。SU7在集团2023年度ESG报告中很少被提及,也不大参与目前版本ESG的战略讨论。不过在另外一份官方文件《小米集团气候行动白皮书》中,小米表达出一些很有深意的思考。
小米CFO林世伟在COP28中国角发布《小米集团气候行动白皮书》
《小米集团气候行动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《白皮书》”)是小米在ESG上刚高调起来之时,于2023年底的COP28期间发布的。整份文件的行文,仿佛一个标准的理工男高管,在给你侃侃而谈他的“零碳哲学”。如果你对小米的远期战略感兴趣,会觉得这份《白皮书》有意思。
这里用最简略的逻辑总结《白皮书》。《白皮书》认为零碳转型需要能量流、物质流、信息流三大基本要素的支持。第一步能量流,要求电网和算力的清洁化。第二步物质流,要求氢能技术在能量与物质之间建立桥梁,并且实现大宗原材料的循环、可持续转型。第三步信息流,要求数智技术极大提升制造业和市场的效率。
这一套哲学同时适用于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。尤其当小米杀入新能源汽车行业,将会更深度参与到电网清洁化、循环材料(尤其是铝和电池金属)、氢能等产业变革中去,在“三个流”的奔涌中获益。
这涉及到ESG中“清洁技术机遇”的话题。当小米进入车和出行相关的更多场景中去,这些场景可能包含更多清洁转型的机会。对此,《白皮书》简要地畅想道:
我们计划通过新能源汽车连接社区微型“光储柔直”系统与社区外的能源交互,将智能居家生态系统的新能源与社会用电需求有机连接,为可持续城市、乡村提供小米绿色出行的“移动充电宝”。
04.范围三的难题
造车的碳排放确实不低。但我们不能低估了小米帝国的体量,绿色转型的难点不止汽车一个。
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,小米在白家电领域增长迅猛。小米在该季度售出了69万台空调,同比增63%;53万台冰箱,同比增52%;36万台洗衣机,同比增47%。此外小米的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电视的近期业绩都可圈可点。
在小米庞大的代工体系中,产品销量的增加,意味着范围三碳排放的进一步膨胀。
所以就小米的碳中和工作而言,“范围三”是比“汽车”更大的事。需要集团动员整个供应链来减排。
小米近四年的碳排放数据
目前小米的工作进程还处于早期。2023年ESG报告披露,小米展开了5款典型产品(2款手机、1款智能穿戴产品、2款空调)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。“未来,小米将逐步建立包含智能手机、智能电动汽车、空调、智能电视等多品类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。”此外,2023年小米与251家核心产品的直接采购供应商建立了减碳合作。
在各大3C厂牌中,苹果和小米在代工模式的可比性较高。在代工供应链体系中实现碳中和,苹果从2015年起已经做了将近十年的探索,在2023年推出了首款完全碳中和的产品。
小米可以摸着苹果过河。具体到苹果都做了什么,它的各类报告披露得比较详尽。举一个例子:苹果在今年发布的《年度绿债影响力报告:2023财年更新》中指出,公司最近一批于2019年发行22亿美元绿债中,苹果已经花出去了8.64亿。资金的去处如下图:
苹果公司2019年第三期绿债的资本分配情况(2019.9-2023.9)
其中,超过3/4的钱花在了建设光伏和风电(新能源基建)上,这些设施为苹果自身和供应商提供清洁电力。有8790万美元用于改善产品和产线(低碳设计与工程),其中就包含苹果大力宣传的电子产品使用100%再生金属。苹果近两年越发喜欢种树,绿债中有7850万美元花在了种树(碳消除)上。这些钱不代表苹果在减碳工作上付出的全部资金,更不代表果链(大部分在中国)为苹果减碳投入的资金。
苹果的全链碳排放,在2019年是2510万吨,到2023年降至1610万吨。
总之,从苹果公司的资金投入、管理的颗粒度、披露的具体性等方方面面,我们看到小米未来可能要走的路。
小米目前刚刚启程,还处在建立绿色数字化供应链系统的初级阶段。何时我们能看到小米对供应链碳数据、减碳措施、减碳进程了如指掌,就说明小米的ESG到位了。
小米的急切,从雷总今年做人大代表时带来的提案也可见一斑。其中一份就是《关于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建议》,“建议制定相应配套政策,鼓励和支持企业优化或升级供应链系统……实现研发、生产、流通、服务、消费等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的同时,加强全流程绿色低碳指标及减碳措施融入,提高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决策能力”。小米ESG面临的难题,已经是国内科技制造业中存在的宏观难题。
小米又能展现出多少领导力来?小米不是在构建生态、赋能供应链方面很行吗,能否用清洁技术再造小米生态?小米显然需要更多时间来回答这些更难的问题,但我们愿意等待小米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