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“萝卜快跑”(Apollo Go)迎来了自己三年“人生”中最受瞩目的时光。
6月底到7月初,在武汉运行的“萝卜快跑”接连登上各大平台热搜:单日单车峰值订单超20单、 10公里3.9元、撞倒横穿马路行人,被出租司机抵制……
甚至有人“眼红”萝卜快跑的成绩,在网上恶意投诉、编造虚假事故对其进行恶意抹黑。
早在2022年5月,“萝卜快跑”自动驾驶出租车就已经落地武汉。
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截至目前,“萝卜快跑”已在武汉投放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。虽然不是网传的1000辆,但也已经是当下单一城市投放规模最大的车队。与此同时,该平台在武汉的辐射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,触达人口超770万。
“萝卜快跑”已经在武汉跑了2年多时间。为什么武汉人民此前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,却在近期突然提升?
一方面是因为“萝卜快跑”技术升级和投放车辆增加后,整体的乘客体验更好了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出租车、网约车市场饱和导致司机收入出现下滑。
随着无人驾驶技术不断进步,无人车在更大范围投放,让收入压力越来越大的出租车、网约车司机群体的负面情绪在近期迎来了一场小爆发。
01
“萝卜”仍难取代司机
—
不可否认,无人驾驶出租车比人驾的出租车、网约车有不少优势。无人车不会危险驾驶,车内也没有什么异味,还不会和乘客发生口角,更不会拒载。最重要的是,无人车可以24小时服务,并持续保持统一水准。
由于百度从2013年便开始大规模投入智能驾驶业务,所以他们集十余年经验推出的“萝卜快跑”更是达到了当前全球无人驾驶车的顶级水准,在一些场景的体验已不输人类“老司机”。
如今,“萝卜快跑”不仅体验越来越好,还在武汉,乃至全国范围内加大了产品投放。这难道意味着,全国数以千万的网约车、出租车司机们马上就要被取代了?
实际上,普通人距离完全无人驾驶时代还有不短的距离。
不止一位武汉网约车司机曾表示,目前并不担心“萝卜快跑”抢工作。
“如果一辆‘萝卜快跑’在我前面,我宁可超车过去,因为它特别慢。”武汉某网约车司机表示,“前面有障碍物,它就一直等,不会超车,也不会压线。有时候我看到前面很堵车,换个车道开到前面发现,是一辆‘萝卜快跑’。”
部分市民反映,“萝卜快跑”无人车开得很慢,有时候会卡在路边不动,方向经常摇摆,遇到人群不会绕开。
近日,有媒体记者去武汉亲自体验了“萝卜快跑”无人出租车,就发现了它的不少限制。
虽然“萝卜快跑”行驶范围非常广,但它只允许在固定站点停靠。而目前的站点较少,且未设置明显标识,需要通过手机地图确认。
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,“萝卜快跑”目前只允许后排落座。换句话说,三个人坐将比较拥挤,四个人更是需要两辆乘坐。
行驶过程中,“萝卜快跑”会保持3米至5米的安全距离,前方或侧方出现车辆、行人时,会明显减速,甚至急刹车。由于车速慢,乘客还经常被后方车辆鸣笛催促。
该记者的这趟等车19分钟、坐车45分钟的“萝卜快跑”行程,网约车平台的预计行驶时间仅需22分钟。
当然,这次记者为体验无人车支付的费用仅8.4元。如若打开网约车平台,同样起始点的费用则为19元,即便是拼车费用也达到了13元。
然而,这趟无人车之旅的实际使用费用应为48.01元,只是补贴额度过高,才让最终支付费用可以如此低廉。就像网约车刚兴起的2014年,补贴下的打车费用甚至堪比坐地铁。
可以说,当下的所有无人驾驶出租车都还处于测试阶段,即便是位居行业绝对领先地位的“萝卜快跑”也是如此。
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,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变得越来越强大,也在不断扩大车队规模和测试范围,但距离取代网约车、出租车司机还有不短的路要走。
在法规层面,L3级自动驾驶时代都还未到来,更何况无人驾驶出租车这种L4级别的产品。当然,即便L4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阶段,相关产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还需要时间。
02
无人车不等于高失业
—
不可否认,网约车和出租车是一个从业人员多、劳动力市场饱和的行业。
截至2024年4月30日,全国共有696.4万名网约车驾驶员证持有者,而出租车数量约为139.13万辆,按照每辆车配备两名司机计算,全国大约有280万出租车司机。
算上无证从业的驾驶员,这一数据更加夸张。截至目前,中国注册的网约车司机数量高达1亿,仅一个滴滴平台的活跃司机数就超过了1300万。
2024年5月,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信息显示,该市日均运营网约车2.94万辆。在未扣除平台抽成的情况下,日均营收也仅有339元。
如若算上动辄30%的抽成和加油、充电、保养等费用,司机的收入还将再下降一个台阶。收入空间已经如此之小,也难怪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会如此排斥有可能“抢饭碗”的无人驾驶车。
虽然在未来数年时间里,各位出租车、网约车司机师傅仍不会被取代,但人们仍然担心未来更长的时间内,无人驾驶将导致千万人走向失业?
其实,大家并不用太过焦虑。
首先,如此长的过渡时期,已足够50岁以上的司机师傅们干到退休,也足够年轻的司机师傅们探寻新的工作机会。甚至,无人驾驶产业本身就可能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。
近日,就有流传出的网络图片显示,萝卜快跑其实有真人远程代驾的模式。图片显示地点为萝卜快跑汽车机器人智控中心,清晰可见有专业人员坐在配备模拟方向盘的监控屏幕前,精准操控着车辆。
百度设立该无人驾驶智控中心的核心目的之一,便是应对无人驾驶车辆可能遭遇的棘手问题。通过云端安全员的远程介入,确保车辆在极端场景能够安全脱困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智控中心的一名安全员能高效监控并管理3至5台车辆。这些安全员多具备丰富的驾驶经验,来自网约车司机、公交车司机等职业背景。
这些具有专业素养的“老司机”也为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服务的平稳运行增添了坚实保障。
与此同时,随着自动驾驶出租车更大规模地投放,也意味着将在软件、运营、维护等方面有更多的岗位需求。
以上提到的,还是仅仅是现阶段就能够看到的岗位。随着更大范围无人车的投放,在加速交通等方面效率的同时,也有可能会演化出一些全新的行业,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就业。
此前,百度副总裁王云鹏就曾在公开演讲时明确表示:“做无人车的初衷,不是为了抢出租车、网约车司机的生意,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,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。”
03
“百万漕工”的错不可再犯
—
从长远的角度来看,不论您是否愿意,人类社会走向无人驾驶的未来已不可阻挡。
世界的规律本就如此,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。
从200多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当下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,每一次的技术进步,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都远远大于消极意义。在每一次的技术进步浪潮中,谁能抢占潮头,谁就将是一个时代的赢家。
不少人都听说过“百万漕工衣食所系”这句话。
明朝时期,由于上至潜运总督、下至仓库胥吏在漕运方面长期搜刮大量利益,以“百万漕工衣食所系”为由,大力阻挠海运改革。导致粮食运输长期采用效率低下的漕运方式,而非更加便捷的海运。
海运改革被阻,不但降低了运输效率,还加剧了明朝官场腐败,更让中国错失了打开海上贸易市场的机会。最终,中国的海关,仍被西方用枪炮打开。
不止在中国,类似的事件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常见。
在蒸汽机车出现后,英国议会于1865年通过了一部《机动车法案》。该法案在此后被人嘲笑为《红旗法案》。
《红旗法案》规定,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3个人操作,其中一人要在车前面50米外做引导,还要用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,并且速度不能超过4英里/小时(6.4公里/每小时)。
到1896年《红旗法》被废止之前,英国对汽车的研制几乎完全停滞,完全错失了成为世界汽车大国的机会。
当下,以“人工智能”为内核的无人驾驶汽车,就类似于明朝时的海运和18世纪下半叶的机动车。
不止是中国,美国、欧洲、日韩等主要汽车大国也都在进行相关技术开发和测试。如果我国为了维持出租车、网约车市场现状,去限制无人车的发展,意味着这一个市场将被海外企业牵着鼻子走。
很多人都知道,在智能驾驶商用领域,特斯拉当下正走在时代的最前列。2024年4月,特斯拉CEO马斯克还在一次演讲中表示,在未来的完全自动驾驶时代,如果你不用车,只需一键,就可以让你的特斯拉加入自动驾驶出租车队为你赚钱。
除了特斯拉,谷歌兄弟公司Waymo、全球最大网约车公司Uber、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等世界级科技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开发。
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“工业时代”,中国受海外欺负的痛还未消散。如今,随着信息技术、AI技术的发展,中国终于有了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列的机会,显然不能轻易按下“暂停键”。
04
结语
—
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,汽车智能化芯片公司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,2025年,自动驾驶将迎来ChatGPT时刻。7月初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T3出行CEO崔大勇则称,2027年将是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拐点。
面对科技进步的机会,我们只能选择拥抱和适应。
6月底,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》,提出要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,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,开展智能汽车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应用试点。
为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合法上路,近年来,我国先后出台多个政策规范,如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实施指南(试行)》、《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(试行)》等。
与此同时,一些地方也出台了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法规文件。如深圳市颁布的《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》,北京市近日公布的《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。
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不是“会吃人的老虎”。新技术会促进社会的进步,经济的发展,也将带来新的就业岗位甚至新的产业机会。
当然,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法规层面来看,自动驾驶时代距离我们都还有距离。我们仍有充足的时间,为拥抱和适应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而作出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