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业顾问公司艾睿铂最新预估,到2030年,电动车将在全球车市占据45%的市场,其中33%市占率由中国电动车取得,电动车在中国车市的市占率将从今年的41%大幅上升至77%。
《巴隆周刊》报道,艾睿铂在上周三发布的《2024全球汽车市场展望》报告中表示,上述差异主要来自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,因为纯电动车在中国跟燃油车价格相近且充电基础设施良好、更易获得牌照,但在西方国家中,BEV价格比燃油车高出约35%到55%。
与此同时,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,中国车厂正通过本地化生产、技术换市场等策略,基于自身优势扩大规模效应。 艾睿铂预计,到2030年,中国品牌将占据72%的本土市场份额、33%的全球市场份额。
继美国5月提高电动车关税后,欧盟7月4日也确认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,加征幅度从17.4%至37.6%不等。 未来4个月,欧盟执委会将最终敲定是否将临时关税转为五年期正式关税。
加税一定会对中国电动车厂出口带来一定影响,艾睿铂也将今年中国电动车厂在欧洲市占率估值,从去年底的15%下调至6%到12%。
不过,艾睿铂分析指出,中国电动车厂相较欧洲车厂的成本优势最高可达35%,仍有降价空间,以抵消部分关税带来的冲击。
长期来看,随着欧美等国贸易保护力度蔓延,中国电动车厂出海的模式也将发生转变,从产品销售变得更多元化。
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表示,许多中国电动车厂拥有成熟的海外扩张计划,或是早就在欧洲大量投资建立总装业务。 「强大的全球生产布局和经销商网络,是大型车厂必不可少的能力。」
另一方面,中国车厂也在借由技术输出来拓展海外市场,像是小鹏去年7月跟福斯达成技术框架协议,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车款。 艾睿铂指出,由于原物料来源不同、劳动支出更高,甚至生产设备更贵,在海外建厂往往会失去一些成本优势。 相比之下,技术输出是一条负担更轻的模式。
艾睿铂认为中国电动车厂拥有两大优势。 首先,中国制造成本低,中国电动车厂相较欧洲车厂最高35%的成本优势,主要源于较低的劳动成本以及供应链的高度垂直整合,且许多中国车厂采用D2C销售方式,潜在客户转化率更高。
第二大优势则是中国电动车厂拥有更快的产品开发周期。 相较传统车厂,中国车厂将新品推出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20个月,上市时间比非中国品牌提前2到3年,其中电动车品牌平均上市时间仅1.6年,保证了旗下车款配备最新技术和电池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中国车厂追求快节奏、注重短期市占率,在过去一年展开激烈的价格战。 艾睿铂指出,去年中国轻型乘用车价格指数下滑13.4%,美国的指数仅下滑4.9%。 对此,中国车厂通过大力削减成本来抵消降价带来的影响。
但价格战对除了比亚迪跟理想之外的中国车厂造成伤害,这些车厂均未实现获利,这是规模扩张进程的潜在隐忧。
艾睿铂预估,未来中国电动车市场将加速整合。 现有137个品牌中,到2030年时将只剩下19家,市占率将超过70%,其他118个品牌一部分将退出市场,其余则将透过收购来扩大规模,抢夺剩下的市占率。